语言
公司新闻 客户来访 出口案例 行业资讯

盘点德国宝马工程机械展“5大看点”

发布时间:2025-04-25 发布者:admin 关注度:17
返回列表

上周举办的宝马展吸引了来自200多个国家约60万名观众。参展商和行业领袖普遍反馈展会氛围积极,认为这场盛会有望为设备行业带来实质性提振。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总经理约阿希姆·施密德(Joachim Schmid)表示,展会"大获成功,部分成果甚至超出会员企业的商业预期"。主办方慕尼黑博览集团称,观众数量显著增长,尤其是来自巴西、葡萄牙、罗马尼亚、荷兰、土耳其和西班牙的访客。与2019年疫情前创纪录的62万观众相比,本届中国参展人数也再度攀升。正如预期,展会上亮相的尖端产品与一系列影响租赁和制造业的关键议题同样引人注目。(《高空设备简报》发布,机械情报站编译整理)

特朗普关税成展会焦点话题

在当前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背景下,众多设备制造商关注关税问题并不意外(事实上,到您阅读本文时,局势可能已进一步变化)。尽管参展商普遍持"观望"态度,但部分企业向《国际租赁新闻》(IRN)透露了应对潜在关税影响的策略。

例如,威克诺森(Wacker Neuson)表示将加速在美国生产迷你挖掘机的计划,以应对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该公司首席销售官亚历山大·格雷施纳(Alexander Greschner)称,除原计划与约翰迪尔合作生产的3-5吨机型外,现还计划在美国本土生产1.5至2.5吨迷你挖掘机。"我们将推进本土化,"他说,"如果这是未来趋势,我们必须更'美国化'……显然,美国人现在都明白欧洲产品可能更贵了。但作为跨国集团,假设我们从欧洲向美国出口5亿欧元产品,20%关税就是1亿欧元利润损失。如果不采取行动,这1亿欧元就直接从利润中蒸发,因此我们必须从全球视角出发,寻找其他盈利途径。"不过他也承认,客户可能面临难以预测的价格波动,未来9至12个月美国市场将尤其明显。

西班牙发电机组和灯塔制造商Himoinsa则持观望态度,但其全球营销与传播主管克里斯蒂娜·阿维列斯(Cristina Avilles)表示,得益于欧美两地的生产基地,公司具备一定缓冲空间,可在关税落地时快速调整。

制造商加速生产基地本土化

生产本土化成为核心议题,尤其是在高空作业平台领域。除特朗普关税外,欧盟委员会今年初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加征关税(此前美国已对同类产品征税),促使制造商重新布局生产网络。

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JLG近期调整战略,转向"欧洲制造供欧洲市场"模式。其展台上最新收购的意大利公司Hinowa正是这一战略的体现。JLG总裁兼母公司奥什科什集团执行副总裁马赫什·纳兰(Mahesh Narang)表示:"信号很明确——想在欧洲销售,就必须在欧洲生产。"他确认JLG已将部分中国产能转移至欧洲四家工厂,包括展出的EC450AJ紧凑型和EC660AJ越野型电动臂架式平台,均由Hinowa工厂研发生产。纳兰称本土化投入极低:"无需大幅扩建,只需调整仓储布局即可。"产品价格也将保持稳定,"通过节省物流成本,我们实现了成本平衡,能以同等价格提供欧洲制造的设备。"未来这一模式将全球推广:"长期来看,销往美国的产品将在美国生产,亚洲市场的产品则由中国基地供应。"

中国企业星邦智能(Sinoboom)也宣布"欧洲制造"战略,收购了荷兰剪叉式平台专家Holland Lift(该品牌2023年因成本高企和供应链问题破产)。通过荷兰子公司,星邦获得了其知识产权和30余款机型(作业高度16-34米,载重超1000公斤),将在波兰工厂专供欧洲市场。星邦集团CEO徐鑫表示:"此举助力产品多元化和欧洲市场深耕。"

中联重科(Zoomlion)则投资1亿欧元在匈牙利新建工厂生产高空作业平台,并计划进军美国市场。其高空作业机械公司总经理任会礼透露,正考虑收购美国制造商或自建设施,目前已与至少一家供应商洽谈。

自动化技术崭露头角

当多数焦点集中在替代能源时,自动化机械的推进同样亮眼。

凯斯工程机械(Case Construction)展出了无人驾驶电动紧凑型轮式装载机概念车。这款基于eCWL 12EV的"Impact"机型取消了传统驾驶室,通过专用控制室远程操作,集成感知系统可实时辅助挖掘装卸,适用于恶劣环境和行动不便的操作者。尽管尚未公布商业化时间表,公司确认将推进量产。

日立建机欧洲公司(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urope)推出融合AI与远程操作的LANDCROS One概念挖掘机,具备手动(AI辅助)、自动(重复任务)和远程三种模式,支持电动、燃油和氢能系统,旨在通过"物理+数字"(phygital)界面提升操作直觉性。

现代重工XiteSolution(HDX)则宣布与Gravis Robotics及建材集团Holcim合作,开发采石场和物料搬运自动化设备,计划在现代迪万伦(Develon)设备上部署自动驾驶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可持续性成为核心关切

新能源设备席卷展场,制造商纷纷扩展产品线以满足多元需求。除JLG电动臂架平台外,斯凯杰科(Skyjack)推出首款混合动力曲臂式平台SJ45 AJHE+和SJ60 AJHE+(作业高度15.7米/20.1米),兼具电动版设计特点。

中国企业表现尤为突出:鼎力(Dingli)首发搭载轻混技术的18/22米剪叉平台,锂电池既作启动电源又可被发动机充电,复杂工况下提供额外扭矩;徐工(XCMG)展出混合动力XGA20H曲臂平台(柴油增程+电动,续航20天)和XT2506E轻型电动伸缩臂叉装车,适用于农场、医院等封闭空间;曼尼通(Manitou)则推出氢燃料电池原型机MRT 2260 H2(举升22米/载重6吨)及两款电动伸缩臂叉装车MT 1440e/1840e(63kWh电池全天作业,使用成本比燃油机低75%)。

最引人注目的是Bronto Skylift全球首款56米全电动高空作业车,采用沃尔沃子公司Designwerk的电动底盘,专为瑞士清洁公司Rohr定制。


线下展会需求依然强劲

过去五年证明,面对面展会的吸引力无可替代。尽管疫情期间数字替代方案兴起,但宝马展2025再次验证线下展会在建立关系、交流创意和实地体验技术中的不可复制性。慕尼黑博览集团CEO斯蒂芬·鲁梅尔(Stefan Rummel)总结:"来自200多个国家的60万观众印证,宝马展是行业脉搏,也是推动全球贸易的关键纽带。这场盛会向全行业传递了信心信号。"(来源:机械情报站)


©Eonmac 2008-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PC备17022911号-1
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